经纪公司跑马圈地 娱乐圈新人迎来最好时代?
第一期《偶像练习生》中, 100位练习生齐齐亮相,为争夺最后能够出道的九席机会而奋力表演。在这一百张新面孔背后,是选送、培养他们的国内各家经纪公司,乐华、野火、香蕉……如此多的经纪公司已默默储备了如此多的新面孔,虎视眈眈,蓄势待发。
在刚过去的2017年,我们见证了无数新面孔诞生和崛起,《河神》捧红了李现,邢昭林借着《楚乔传》、《双世宠妃》完成片酬和人气三级跳,白敬亭成了新一代的人气小生,邓伦靠着多部作品轰炸了电视荧屏,喧嚣了整个夏天的《中国有嘻哈》让嘻哈歌手成了粉丝们的新墙头,而横空出世的胡一天,一个月微博粉丝暴涨500万,成了该年度最后一位爆款……
“XX剧爆了,XX火了”的剧情不间断上演,一大批陌生且新鲜的面孔悄然占据我们的视线,这不仅意味着粉丝们“新老公”的更换频率加速,也说明新时代之下娱乐圈造星模式正在悄然改变,更是明星背后的经纪公司在暗织羽翼培植新人的成果展现。
这一切都指向一个方向:流量偶像迭代换血的时刻业已来临,而经纪公司们的跑马圈地的新战役已然打响。
新人要出头的好时代已经来临?
“现在你去中戏、北影、上戏,根本找不到没有签约的新人,连大一的都被签走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经纪人在采访中忍不住向我们“吐槽”:公司想要培养新人,但现在最发愁的却是去哪儿签人。因为几乎每家经纪公司都开始广撒大网,挖掘和签约新人。
不久前,拥有鹿晗、赵又廷、朱亚文等多位当红艺人的壹心娱乐,以一段短视频向外界正式介绍九位新人的登场。这个名为“壹加壹”的项目是壹心专门为了发掘和培养新人而设的。无独有偶,陈坤、周迅与陈国富在2017年年底成立了“山下学堂”,首批学员的表演培训将在2018年春季启动,陈坤周迅已经共同成立经纪公司东申未来,而陈国富则掌舵工夫影业,外界普遍认为是两家公司在为招新蓄力。
此前,新浪娱乐事业部高级总监吴赫在V影响力峰会的圆桌论坛上分享了一组数据,“从去年底今年初,我们把内地经纪公司做了一个梳理,签约明星数超过五个的公司内地有将近70个,而很多人自己就是一家公司,这样的公司有将近120多,也就是说现在加起来有近两百个艺人经纪公司。”
最能体现这组数据的案例是,在日前播出的《偶像练习生》节目中,国内87家公司推送了1908位练习生,最终确定了31家公司共100位新人参与录制。
这在近两年的娱乐圈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一大堆新面孔悄然出现在每家经纪公司年底向外界展示和宣推的介绍手册上,各大经纪公司不约而同地开启组团“刷新”模式。
挖掘新人是经纪公司永远的课题,但这个课题正越来越被经纪公司们重视。
有着十多年经纪行业经验的现任柠萌影业合伙人、萌扬文化CEO宗帅,感慨时下市场对新人急切的渴求,“这两年比我们早期从业的时候,市场的繁荣度要大了很多,成星成腕的机会远远超过之前。”早年他在华谊工作时期,旗下的新人组合BOBO经由选秀节目诞生,自带高人气和流量,是当时所有华谊艺人中给公司的流水收入最高的艺人,但彼时公司并没有戏给他们,以至于他们只能在电影里有几分钟的镜头。“不是公司不给戏,是市场不给戏,以前是你别给我新人,一概不要。”宗帅坦言。
但现在不同了,新面孔越发得到眷顾,“有时候经纪人推新人去剧组,连试镜都不需要就能确定,因为是新面孔。”某业内人士向我们透露。
不少经纪人将这一改变归之于互联网给整个市场带来的巨大颠覆。互联网平台的成熟,催生了内容制作的爆发,对艺人、偶像有了更大的需求。“以前是制作相对会弱于整个艺人业态的状况,所以之前是供大于求,但现在是供小于求。”相关人士分析表示,真正带动整个市场向年轻人倾斜的原因,是互联网让话语权掌握在了年轻人的手上,当年轻人成为影视市场的消费主体时,“年轻人的市场来了”。
“因为环境变了,市场有需求了,也不光是影视剧一个出口,抖音也能红人,MC喊麦也能红人,嘻哈也能红人。”飞宝娱乐的经纪人简先生表示,“因为网络、市场和空间都被打破了”。
得益于互联网的包容性,过去隐匿在大众文化之下的“小世界”得以凸显,不管迷恋二次元还是三次元、古风还是电竞,每一个圈子里都一定有一呼百应的存在。站在“推新”角度,就要即时主动找出能够成为此类存在的佼佼者,因此,这两年不仅新人的遴选方向有了精准化和分众化特征,市场扩大更给了新人更多出线的机会。模特、学生、网红……这些突然爆红的新星们似乎是误闯娱乐圈的门外人,却突然书写着一幕幕“素人变明星”的逆袭。
市场已有足够多案例来佐证当下的改变:新势力正在冒头。随着网剧《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成为爆款,一个叫“胡一天”的演员一下子成为了新晋“国民老公”。从娱乐圈无名者再到人气爆棚新偶像,仅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同样因为参演《小美好》,女主角沈月也在经历同样的快速飞升,她成了新一任“杉菜”,未来似乎足够明朗。在这一年经历大蜕变的还有演了《双世宠妃》的邢昭林,在坊间传闻中,加上《楚乔传》两部电视剧播毕,他的片酬已经连番数倍,跨过了五千万大关。而在爆红之前,他的表演经验也仅仅只有在一些电视剧中的N番而已。
“我完全相信未来的偶像,只有从多元化价值甚至小众化价值的石头缝里,才能引起真正的共鸣和追捧。”曾藉由电视选秀打造过高人气偶像的教母级人物龙丹妮直接指出,较之十年前、五年前,甚至是三年前,当今“偶像”的定义已经经历了几轮推翻和重铸,“互联网时代和自媒体指代带给了每一个偶像自身才华和自身价值的重新认知和定义。”
对于新的市场语境,李一桐的经纪人以若同样有感触:全民偶像很难,但推出几个当红明星其实并不难,“一统天下这种局面不太可能了,现在信息渠道也多,能够露出的平台也多,大家现在对于偶像,对于明星的喜好也没有一个规范的标准。”
这种“新人易爆”的现象,也反映在推新人的话语权不再集中于大公司手中,以前只有大公司才有能力推新人,现在只要艺人条件出色,小公司也能捧红新人。
其中以华谊的变化最为明显,最鼎盛时期华谊旗下有100多位艺人,彼时华谊有最顶级的电影资源、导演团队和演员调配的话语权,很多签约艺人卯足了劲想要成为下一个范冰冰下一个李冰冰。但随着艺人工作室的兴起,华谊的艺人如今几乎流失殆尽。“华谊时代是我跟你合作,一年保证我几个电视剧,几个电影,几个代言。但今天很多艺人到了一定程度,不需要你保证,市场就能自然保证他了。”宗帅分析了两者前后的区别。
这也反向刺激了经纪公司去挖掘更多的新人以飨市场,“其实有很多人不是那么专业,以为只要做艺人就是赚钱的,所以他们都来做。”
宗帅坦言,现在市场对于新人的渴求和经纪公司扎堆推新人,是处于物理性圈地的阶段,“就像前两年抢IP似的,你说几个公司想好了怎么去做这个IP吗?不是,但我先抢到再说。”
谈及“流量鲜肉”,新浪娱乐事业部经理陈弋弋在前阵子V影响力峰会上说道,当下的环境并非是“流量过剩”,棘手问题也并非是“流量究竟好与坏”,“而是流量不够,实际上流量是永远不够的”。这句话已经在上述种种年度新鲜爆款的诞生中一一验证了。
“我觉得现在更像娱乐圈了吧,娱乐圈不就是喜新厌旧,更新换代嘛。”宗帅总结道。
艺考、选秀、高校与网络,地毯式新人搜捕计划
多家经纪公司跑马圈地培养新势力,让新人的来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按照传统的新人挖掘方式,最为常见的是到戏剧、电影学院等专业院校过筛选拔。后来,还有了大型选秀节目,看到合适的苗子立即攻下。而现在,你哪怕提前去艺考蹲点,也很难有好的收获了,那些一眼望去就相对出挑的考生,其实早就被各种经纪公司“拿下”了。
为了挖掘新人,不少经纪公司甚至找到了艺考培训机构,想在艺考前就先下手为强。但令他们震惊的是,就连这些艺考生也早就被各家经纪公司瓜分殆尽。“就在前几天,我去一个专门的艺考的学校,在北京现在已经很有名了,各大经纪公司都在盯。”经纪人以若也去试着找些好苗子,结果却被校长告知,“这几个人是被各大经纪公司盯得死死的。”
为了在这场圈地大战中占据优势,不少经纪公司也另辟蹊径。网络成了他们寻找新人的新阵地。以若发掘李一桐,是从朋友圈的一张照片开始,彼时李一桐刚大学毕业,在深圳担任某培训机构的舞蹈老师,闲暇时拍拍广告赚点零用。以若在朋友圈中看到了一段她的舞蹈后便觉得惊为天人,“就觉得她干干净净的,一眼看上去就特别好。”于是她千方百计找到了李一桐的联系方式,并签下了她。
新版《流星花园》中的美作扮演者梁靖康来自飞宝娱乐,在成为演员之前是某知名时尚公号的实习生,是该公号主向飞宝娱乐的经纪人推荐了他,公司看中了他出色的外形条件和潜力,火速拍板签下。
“壹加壹”更干脆把“科班出身”这一特质摘除,转而致力于寻找“一张白纸”但气质出众的素人。负责人李颖介绍称,起初他们也是实行“海搜”战略,专门在国内几个重点城市的高校和艺术院校进行地毯式“搜索”,期间没有特殊要求,只要海搜人员认为看上去还不错、或者合眼缘,都能回传影像供挑选,随后再组织视频面试,进而与本人见面,最后还有一轮合伙人投票表决。
作为这个培养计划里的第一波成员,最终从2000多个素人里挑选出来了9名“新人预备役”。他们风格并不雷同,长相也并非市场爆款流行的“精致美男”系,另外,基本零经验。其中一位还不算“正统帅哥”路线的忧郁型男。李颖笑称,当时只在海搜视频里见到个模糊的身影,就不知被他身上什么东西所吸引而直接锁定了。
工夫真言作为一个致力于开发网生内容的制作公司,目前签约了12名新人。他们选择新人时,把自己手上的IP大致做了分类。不同项目,打造的艺人模式也不同,“每一款我们尽量签一个,”工夫真言的负责人毛妮卓玛向我们介绍到。
在他们去年刚成立的时候,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征召新人。成都、上海、天津、青岛、大连,基本上把一些学校有的表演系专业,都被他们给筛选过。“我们光在成都就看了200多个不同院校里有这种表演系的,全部都过了一遍。”毛妮表示。
沈月被发现自网络,契机则是一个摄影公众号的推送。在成为新“杉菜”之前,沈月只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因拍过几组日系照片在互联网上颇有人气。没有专业的表演背景、也没有在娱乐圈工作过的经历,沈月被工夫真言签下的条件颇为简单,“因为她蛮符合我们当时想做的一个青春剧项目里女主。”毛妮并不掩饰是因为沈月的“颜值”而关注到她,“再加上她头脑也很灵,也清楚自己要什么,”于是最终拍板签下了她。
一手挖掘和捧红了胡一天的制作人戴璐则曾在采访中更“简单粗暴”地总结过,为什么会启用毫无经验的胡一天作为主角:因为长得足够帅。
“好几个制片人跟我说,现在只要有颜值就好了,会演戏的都是给这些小鲜肉配戏的,他们不需要会演戏,只要长得好看就可以,我们这个叫流量。”“颜值”为什么会成为新人打开娱乐圈的敲门砖,答案似乎不言而喻。
新人必不可少的要求中包含“颜值”这项,只是“颜值”的基准线不再那么单一。谈到这几年推新经验,大部分经纪人都会很认真说:“经纪人的眼光和审美很重要。这个行业里头是会盲目的,比如这个人没出名的时候他是一个新人,所有人觉得他没什么,他一旦红了,他全是好的,所有人都觉得他好。”
培训、养成、定制剧,经纪公司的推新大战
以若在发现李一桐后,立即向一位正在寻找女演员的制片人推介了她,却并不顺利。找到有潜力的新人只是第一步,按照现有选才模式,大多数新人进入演艺圈前,都是毫无经验的一张白纸, 颜值也仅仅是帮助他们叩开了娱乐圈的大门。如何在众多高颜值的新人中脱颖而出,在残酷的娱乐圈优胜劣汰法则中成为赢家,才是各家经纪公司需要做的工作。
培养新人成了各大经纪公司最为急迫的需求,而他们选择和模式大同而小异。李颖负责的“壹加壹”其中一个主打方向是——做出“会演戏的明星”。
“壹加壹”为此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师资建设”,包括从中戏、香港方面请来专业老师授课,并制定出一套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最开始是三个月的封闭式训练,预备役们衣食住在一起,等待他们的是全天高强度的体能、心理、表演、舞蹈形体课。李颖透露,“一开始不是九个人,我们最开始是希望给他们最大的压力,看他们每个人能够承受的点在哪里。所以我们最终其实只淘汰了一个,本来应该是十个。那三个月对留下来的他们来说,不管体力还有精神各个方面压力都蛮大的。”
“其实我们希望打造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培养机制,培养体系。它是一个公司的价值的体现,从挖掘人开始,我们找素人,没有任何基础,从培养开始,一点点告诉你表演是什么,以及根据现在了解的市场上的需求来说,新的演员最应该进入的心态是什么。我们经过和老师的一些探讨去灌输给你……”在李颖的计划里,壹加壹有着打造一个“新人培养成熟机制”的企图心。
目前主持打理柠萌影业旗下的经纪公司萌扬文化事务的宗帅坦言,目前最想涉猎的亦是培训。尽管在他看来,目前国内的培训体系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它没有到能完全负荷到我们现在艺人的标准,但是我们在努力地搭建。以后可能搭建好了以后,不针对自己的艺人,我们对全行业,我管你培训,你把学费给我交了,这也是一个方式。”
工夫真言培养新人的方式颇为相似,每个月他们还会有相应的汇报演出,两两组合搭档表演,如果连续在汇报中表现不佳,淘汰在所难免。在毛妮看来,培训期也是新人与经纪公司互相的磨合期,“我对新人还有一些最基础的要求,为什么一直强调我们都有相同价值观,在有价值观认可下,我们才会给他们制定合适他的计划,有些小朋友会觉得,我在网上挺火的了,我不愿意上课,比如说好多节目,或者是挣快钱的戏多了,他就觉得上课多没意思。但我们看到的是,你的文化水平也只有那些,你的表演其实就是零基础,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不能够遵循公司这种让你去先学习的情况下,这样的艺人我觉得没有办法,不能达成共识。”
一旦发现双方在理念方面有所出入,则随时可以终止合作。“有淘汰机制也是对艺人好,如果我们做不好人家,也是互相耽误时间。”
跟其他公司一签就是十几个新人的方式不同的是,飞宝这几年只签了不到十个新人,在以若看来,他们与那些用人海战术肉搏的经纪公司不同,“他们是全部丢到河里去游泳,你游上岸来了就游上来,没游上就没游上,但我们是一旦看中了,我就亲自陪你下河,我教你怎么游,你会游了,我跟你一起上岸。”
经历了最初的“挫折”后,以若正式签下李一桐,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她去上表演课,“像戏剧学院四年那样的基础课程培训。”在以若看来,市场盲目追求流量、IP的热潮一定会回归理性,“演员不光要形象好人品好,戏一定得好,因为你是演员,这是你的基础。”事实证明,以若的眼光并没有问题,李一桐很快便通过《半妖倾城》的女一号出道,在短短两年内,她接连出演了多部影视剧,目前正在冯小刚监制的电视剧中担纲女一号。
前期的培训投入其实并不是一笔小数目,李颖透露,壹加壹前期在新人培养体系的基础工程上耗资不小,其中筹备完备的师资力量占了大头,而为了给予9位新人预备役较高的日常生活品质,吃住行方面一样都“不省”。虽然具体数字无法明说,但她这番话其实也同时说出了许多经纪公司的心声:从海搜到集中培养,从专业教学到衣食住行,系统化、模式化地打造新人需要大笔成本。而毛妮也透露,沈月第一部戏下来其实只赚了十几万,“公司对他们的投入还是挺大的,他们那些钱,连他们上课的钱根本就不够。”
经纪公司看中的自然是艺人后期的溢价空间,邢昭林短短几个月内的身价三级跳,也给了新人快速爆红以无限的想象力。培训和养成是基础,如何推向市场,快速变现才是检验成果的关键。如何快速捧红新人?现下大部分的成功模式都指向了“以剧捧人”。
“做剧就是一锤子买卖,但做艺人的话,长期可以给你带来价值。所以我做剧当然要捧自己的艺人。但我要保剧不保人的,不是说为了捧自己的艺人,把剧给砸了。所以你签的这个艺人,首先他的脸要好看,资质要好,有潜力。现在大家都是这个思路。但是这块就看谁能做出爆款剧了,因为只有爆款剧才能捧人,不是爆款剧是捧不了人。”制作人戴璐对此深信不疑,她以一部《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让胡一天在2017年底一炮而红。
“网剧这些年培养出来的人(很多),目前三年内看到的,在线上的新人,基本都是网剧出来的,我觉得这是一个大趋势,用网剧来培养新人是一个最好的搭配。”毛妮分析道。针对网剧市场的工夫真言,试图让“制作”和“经纪”相辅相成。
在毛妮看来,这样的公司模式有明显优势,“我们是制作公司,强项就是拥有庞大的专业和制片体系,比起其他经纪公司,我们能去更细致地选到合适这个艺人的戏,而且在拍摄过程当中,还能帮助艺人提高变化能力,发挥出更好的水平。”
目前除了让这些新人去各个相熟的剧组试戏之外,工夫真言也在尝试为这些新人定制剧目,“用我们自己的项目,先去给他们作为第一次的试镜石。”无独有偶,以制作见长的柠萌影业也新成立了经纪公司“萌扬文化”,签约了好几位新人,并在制作的项目中启用了公司的艺人。
“以剧带人”理念并不只有这些制作公司,不少专注于经纪领域的经纪公司坦言,在培养新人的同时亦在开发影视项目。在这方面做的最成功的莫过于嘉行,作为传统的经纪公司,这两年逐渐开发影视项目,在杨幂的人气带领下,加上《三生三世》等嘉行有份参与制作的人气项目的双重加持,迪丽热巴、张彬彬、高伟光等新人相继走红并站稳了脚跟。
这种模式也在延续,壹心和飞宝透露,后续将会陆续有自制项目的可能。据李颖介绍,壹加壹的新人培训将耗时一年半左右,其中一年主修专业和基本功,半年是实践学习阶段,“之后壹心会为他们分别定制一些符合他们人设的剧,类似实习和阶段测评,他们要去拍一些作品出来。必须是要在公司的戏上呈现的,这个就像你的简历一样,我要拿给行业内的人看,而你所有的性格特点,包括你的人设全部需要在那部剧里看到。”
“更快更新”催生的新焦虑
在愈发胶着的竞争态势之下,新的焦虑也在不断的催生。
我们也发现,这一轮的抢新大战中,各家经纪公司暴露出的问题很是明显,虽然每家都在号称培养新人,但他们在“推新”的阶段都有相当比例的思路重合,相似的培养和推广路径,让这些新人存在高度的同质化,而在这些相仿的新人中诞生爆款,需要的除了个人能力、公司背景,更多的还是令人捉摸不定的运势。
在造星规律彻底被颠覆和打破的互联网时代,明星们走红在一夜之间,陨落也在旦夕,尤其是在新人重合率极高的现下,越早抢滩这个市场就愈有话语权。眼下的这一轮进阶版的“培训”式打造新人,是否能与网生时代的明快节奏相匹配呢?另外,仅凭爆款网剧推新概率也可大可小,一旦复刻的人多了,“爆款”的诞生似乎愈加艰难。
正如几年前韩流风潮刮起时,国内经纪公司效仿韩国练习生模式运作培养新人,却因为“限韩令”,把这套体系下已经萌芽起步的明星、还未冒出新人预备役大军拖垮。
亦如这两年,随着 TFBOYS、SNH48团体成功之后,跟风而起的男团女团热。年初我们在做“百团大战”调查时,很多人亦表示这一块其实有“市场空缺”,并预言2017一定会是个团体井喷之年,然而2017过去了,我们并未看到“井喷”盛况,倒是看到不少做新团的公司不了了之了。
另一方面一个问题值得思考,在被快速选择、包装、推出市场的新人们的保质期能有多久呢?
比如当下已经有鹿晗、吴亦凡、TFBOYS等一票连续爆红几年的鲜肉,有吴磊、刘昊然等一票认知度较高、特质被逐渐挖掘而出的蓄力型鲜肉,还有许魏洲、黄景瑜、李现、胡一天等一票网剧爆款鲜肉,年轻军团基数并不算少。未来,经纪公司仍然会继续输送大批新人,池子注定会越来越拥挤,新人们的竞争也将越发白热化。届时,他们面对的不止是同样新鲜的同期生竞争,甚至还可能是和那些已当红的年轻“前辈”竞争。
“新红人”、“新老公”不断速生和速灭,新旧淘汰机制也因此越发严格,新人爆发和陨落的频率也在不断提速,过往大几年一个频次,现在已经变成一年、几个月,未来也许就是单月甚至更短时间。一个新人的爆发,意味着相当一批新人失利,可是就算一个新人此刻爆发了,也很可能马上被其他后来超车的新人“按”回池底。“如果没有稳扎稳打,我觉得也很快就会过去的。”尽管推出了沈月这样的潜力新秀,毛妮并非没有担忧。
这种担忧更多催生的是,很多毫无经验的新人甚至来不及接受几天培训便被匆匆推向市场,为的就是在这些新人最年轻,颜值状态最新鲜的时候赌一把,因为只要赌一个出来就够了。而他们的青涩和毫无表演能力有时候又成了他们被诘难的依据。
宗帅对此颇有感受。此前他曾将旗下刚签约的两位新人送去了自己公司的新戏试镜,没多久两位新人就因为“不合适”而被退回。“我也着急啊,客观点说我觉得新人不在这个年纪出来可能就不新了。但是怎么办呢,这件事情有时候也是拔苗助长。”宗帅表示。
他用吃菜来比喻行业对年轻市场的恶性开发,“因为有100个人想吃私房菜,但是我一天就做10盘。那客观点说,那10盘,有一些没有那么好的,还有10盘,就不是最好的,但是我食材差不多,摆盘差一点,也被哄抢一空。因为没办法,你不要这10个,那80个连饭都没得吃。”
除此之外,艺人出走”亦成为新人培养中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我们也亲证了不少新人在一夜爆红后,选择与前东家分道扬镳、寻求新平台的案例。甚至在竞争白热化的情况下,行业出现了新的“抢人方式”:只要你签约到我们公司,这个项目的男主角女主角就是你的。
在V影响力峰会的圆桌论坛上,业内资深经纪人纪翔就国内行业现状聊到:“当下中国本身是弯道超车的国家。因此你指望艺人感恩的心……我觉得一旦现实打破了他们边界,比如收入边界,他们很快就会膨胀。因此艺人经纪公司不仅只是造星,还要提供心理辅导。”
网生时代造就了新人成名新途径,也造就了最难以捉摸的变量。过去艺人合约问题,更多源于利益分配。而现在的互联网让成名路径变多样,过去明星依靠经纪公司拉拢行业人脉、获取作品资源、谋求品牌合作,如今他们可能只需要互联网社交平台就能一定程度实现。即便不是爆款网剧,他们依然有机会通过其它新潮玩儿法让自己换个姿势“网红”,一个网剧、一个综艺,甚至一个直播、一个小咖秀、一个抖音都能捧红一个人,新人可以出线的机会越来越多。
而经纪公司一旦将新人推向市场,也不得不需要面对市场百般“诱惑”之试炼:千辛万苦培养出了新人,在红了之后却翻脸走人,这样的窘境显然任何经纪公司都不愿碰到。
艺人和公司之间能不能一直保持牢靠的“亲密关系”?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尽相同。在宗帅看来,随着行业发展,经纪人的定位也从保姆型开始逐渐转向职业化,“那个时候经纪人可能更像是代理人,但现在大家开始有个人品牌意识,开始认同经纪人和经纪公司的存在。”他的理想设想是去经纪化,艺人和经纪人不再是通过情感而是通过合约捆绑在一起。“更细分更专业,你只要真能帮到我,我就付你佣金,就是这样的合约关系。”
以若却认为在职业的前提下,经纪人和艺人仍需要靠情感维系某种纽带:“很多人觉得经纪人好像跟艺人天生对立,谁要制约谁,谁要控制谁,我觉得不是。经纪人和艺人之间最稳固的关系一定是温暖的情感关系,但不是像以前老派的妈妈型保姆型的,一定是有专业素养的妈妈。”
毛妮只是颇为“佛系”地表示,“一切只能看缘分。”“首先我自己对公司也比较有自信,公司如果不强大,像过去那种情感生意这种经纪人,传统利益捆绑我觉得太短期了,也没有那种持续的增值价值,所以我就觉得把公司做强大,把项目立住,然后就只能随缘了。”
“新人签进来的条款很霸王钱很少,艺人在没有钱没有名的时候,他当然无所谓。但当他有一天一个戏赚八千万的时候,你还跟他是三七分,你拿七,他只拿三,他受得了吗?但如果一开始我就跟你是三七,你赚一百万的时候我给你三七,你赚一个亿的时候我跟你是三七,他心里是平衡的,因为从头到尾我都是拿大头,你都是拿小头。我觉得做事情永远是让别人觉得他得到更多一点,这才是长久。如果你让人觉得我不欠你了,那他不是分分钟就要走了嘛。这是人性,你多付出一点,少得到一点,总归是能走得更长远一点。”毛妮表示。
而当我们把“怎么看一手培养的新人走红后分道扬镳”的难题交给她时,她也有她的答案:“艺人和经纪人其实是利益共同体,合作一定要明白共赢的道理,就像一个赛跑的过程,只有当资源、观念、感情维系出现不匹配的时候才会分道扬镳。”